因法律意识淡薄,王某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了“好友”使用,这张银行卡被用于违法犯罪,最终王某被法院判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处以缓刑13个月,缓刑期间由司法行政部门实行社区矫正。礼乐司法所组成矫正小组,并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社工运用专业方法为王某开展心理疏导。在多方帮助下,王某掌握了数控技术,成功回归社会。“我以为自己已经被全世界放弃了,是政府把我重新带回正轨,是社工让我重获继续生活的动力。”王某感激地说。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通讯员 黎雪媚
(相关资料图)
一时大意 陷入深渊
对于王某来说,2021年11月是一个他不愿意提起的时间。“我去医院检查了,肺癌晚期!”那天,父亲的话让当时22岁的王某陷入恐慌与迷茫。父亲那些日子确实虚弱,却没想到是死神的催命符,王某顿时觉得自己的肩膀变得沉重了。
王某是家中的顶梁柱,其父于2021年11月查出患有肺癌晚期,家里还有一个不到1岁的孩子需要抚养。王某的文化水平不高,做过许多工作,如理发师、外卖骑手、工厂普工……但都没有做长久。父亲患病,他觉得应该想尽办法去医治,很快家里不多的积蓄就花光了,还四处举债。
就在王某迷茫时,一个平时的“好友”伸出“援手”:“你把你的银行卡借给我用,我这边给你一笔钱,渡过这个难关。”懵懂无知的王某感恩戴德地把自己的银行卡与密码借给了这位“好友”。
法律意识薄弱的王某没想到,这并非好意,而是深渊。很快,“好友”因信息网络犯罪落网,因把银行卡借给“好友”,王某也被牵连,最终被法院判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为什么生活要这么对我?”当王某见到前来探访的社工刘姑娘时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仿佛想从社工那里找到答案。“算了,是我遇人不淑,法律意识淡薄,银行卡不能买卖、不能外借的宣传到处都是,我竟然一点也不警觉!”还没等社工回答,王某又自问自答起来。
经过短暂的接触,社工基本掌握了王某的情况。因为意志消沉,王某经常不配合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你父亲现在在家休养,最后这段时间需要你;你孩子还小,他的成长需要你的陪伴与鼓励。相信我们,一定会帮你渡过这个难关。”刘姑娘对他说。
“可……可以吗?”王某不太自信,因为自己并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但因父亲治病欠下的外债无法偿还,连孩子注射疫苗的费用都是向别人借的,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可以的!相信自己,也相信我们!”刘姑娘坚定地说。
链接资源 渡过难关
“综合王某的情况,我们决定从两方面入手,帮他渡过难关。一方面,对接适合王某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如关于其父亲的重大疾病救助、社会爱心企业资源等,帮助王某缓解生活的困境;另一方面,发掘王某的特长与兴趣,协助他做好职业规划,顺利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刘姑娘表示。每周两次的上门探访,更像是一枚打火石,不断点燃王某对生活的信心。
社工整合司法资源,以矫正小组为平台链接资源,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居委会、社工机构等,运用国家补助政策和社会爱心资源,帮助王某家庭缓解眼前的困难。同时,对王某进行心理矫正,帮他设计职业规划。社工协助王某通过评估自己的能力,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找出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正确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经过相关部门以及社工的努力,王某的家庭情况逐渐好转。
然而,王某的父亲最终因病于今年初离世。虽然王某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难以接受甚至不知所措,于是打电话求助社工。社工马上协助王某了解关于丧葬事宜相关流程,并及时安抚王某的情绪。王某的父亲离世后,社工对王某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开展哀伤辅导,帮助他走出悲伤,逐渐树立起正面生活观念。原本意志消沉的他,开始出现在司法所的公益活动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参加培训 成功就业
就业是家庭幸福的稳定器、个人价值的转换器。在社工的陪伴与引导下,王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认真服从司法所的监管,还意识到自己在家庭里的重要性,无怨无悔地肩负起照顾妻儿的责任。在一次面谈中,王某主动同社工说:“你觉得我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
社工和他一起分析:“你的工作技能有些欠缺,建议去参加一些培训,整体提升自己,这样选择会更多。”在社工的引导下,王某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经过3个月的努力,王某掌握了基本数控技术,也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决定以此作为以后的发展方向。在2023年“南粤春暖”系列招聘会上,王某找到了一份机械厂的工作。目前,王某工作稳定,还清了债务,也主动肩负起家庭责任,努力增值自己、照顾妻儿。
“说真的,我曾颓废到想离开这个世界,是大家把我拉了回来,我内心十分感激,以后会好好工作,报答大家的恩情。”接受记者采访的王某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