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盲目的规模扩张已成为许多基金公司的共识,多家基金公司宣布为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减负。
诺安创新驱动基金日前发布公告表示,新聘研究部副总经理邓心怡以及左少逸为该产品的基金经理,蔡嵩松不再管理该基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业内人士指出,明星基金经理的“减负”将直接提升基金经理的策略容量,避免个股利益在不同产品之间的分布不均,同时基金经理的“减负”也有助于扩大公司团队的稳定性,基金经理业绩和重仓股配置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行业研究员的贡献,研究员的辛苦实际上并不亚于基金经理,晋升通道的空间打开将能刺激研究员为基金经理的服务能力,也为基金公司吸引更多的优秀研究员提供条件。
又一基金大佬开始减负
在公募追求规模扩张的背景下,明星基金经理挂名或一挑九、一挑十曾成为业内的惊人现象,也是基金公司进行产品营销的一种策略,不过,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响应“公募高质量增长”,为明星基金经理减负成为一种积极的现象。
诺安创新驱动基金日前发布公告表示,新聘研究部副总经理邓心怡以及左少逸为该产品的基金经理,蔡嵩松不再管理该基金,蔡嵩松将继续担任诺安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并继续管理诺安成长混合型基金、诺安和鑫灵活配置基金、诺安优化配置基金、诺安积极回报灵活配置这四只基金。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 邓心怡为诺安基金的绩优基金经理,目前担任诺安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在与同事共同管理的基金产品业绩方面,她和蔡嵩松共同管理的诺安和鑫灵活配置基金,在不到100天的任职期内的收益率为14%,在同类的7100多只基金业绩排名中位居全市场前列。在单独管理的基金产品方面,邓心怡个人单独管理的诺安平衡灵活基金今年也取得5%的正收益,在同类的3500多只基金也同样居于业绩领先地位。
事实上,今年年初的信达澳亚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多家公募也都宣布为旗下的明星基金经理进行减负。今年1月13日,信达澳亚基金发布公告称,因内部调整,冯明远自1月13日起不再担任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的基金经理。
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最早由冯明远、李淑彦共同管理。2022年8月16日,该基金增聘基金经理朱然。冯明远不再管理这只产品后,该基金将由李淑彦、朱然共同管理。在“减负”后,冯明远仍管理6只基金产品。
此外,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明星基金经理曲扬,也在前段时间“减负”。前海开源基金此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内部调整,曲扬不再担任前海开源医疗健康基金的基金经理,由此前共同管理者范洁单独担任基金经理。此次减负后,曲扬在管产品减少至8只。
避免过度“消费”明星大佬
“前几年的规模比拼是一种白热化的竞争,许多基金公司都在挖掘如何最大化的利用明星基金经理的价值和招牌,而今则是更加注重高质量的增长,合理有效的利用明星基金经理。”华南地区一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曾谈及减负这个问题,并强调减负本身也是回归合理稳健的规模增长策略。
上述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强调,与外界传统印象不同的是,许多明星基金经理事实上并不愿意挂职过多的产品,这本身也将极大的消耗基金经理的精力。
减负另外的积极意义还在于,把职业机会留一点给其他人。券商中国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基金经理的岗位大多来自于公司内部的研究员晋升,但是在明星基金经理一挑九甚至一挑十的背景下,研究员的晋升之路事实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但在明星基金经理主动寻求“减负”后,更多的研究员获得了职业晋升机会,比如诺安基金的研究员左少逸本次就获得晋升机会,他将与绩优基金经理、公司研究部负责人邓心怡共同管理基金产品。
深圳地区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认为,为研究员提供足够多的晋升空间,是吸引优秀研究员加盟、增强研究员对基金经理的服务能力的重要条件,许多基金经理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研究员的直接贡献,研究员在个股深度理解上往往具有许多基金经理不具有的优势。
减负提升基金策略容量
基金行业的“减负”随着人才团队的储备,可能还有较大的“减负”空间。
尽管多家基金公司宣布了“减负”,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策略只能采取渐进方式,有知情人士强调“许多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数量多到一次性很难减到位”,且减负的对象主要指向规模较小的基金产品。
以此前管理九只基金产品的明星基金经理为例,若一次性完成减负,比如仅管理三只产品,则该基金公司将至少“减负”六只基金,并新聘四到六位基金经理,显而易见的是,这在短时间内较难完成,同时一次性“减负”到位也并不符合基金公司在实际产品运营中的稳健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减负”可能有助于基金净值的向上表现。
“比如明星基金经理挖掘一只好股票,但这只股票的资金容纳量比较有限,可能出现基金经理难以给每只基金产品足够配置的现象,导致产品利益分布不均。”华南地区一位基金人士认为,减负的直接利好将体现在明星基金经理的策略容量,使得基金经理的选股策略容量能更好的与基金产品规模进行匹配。